查看详情

广东省汕尾陆丰市甲西镇——“制毒第一村”博社村

三甲人最喜欢访问的网站

博社村,位于广东省汕尾陆丰市东南部,处于滨海平原地区。村前北洋溪支流环绕,东南侧西河连接甲子港溪水流入大海。东边公路经西山、濠头直至甲子镇;北面公路经龙船石山、洪进士山、灯芯山接省道338线内隆公路经南塘、内湖、博美等镇通往汕尾市陆丰县城。博社村不但陆路交通方便,而且水路也十分方便,船只可通往汕头、浙江、香港、东南亚一带等地区。

中文名称 博社村
别 名 北輋,白輋,桥头旧社,东岐堡
行政区类别
所属地区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甲西镇
政府驻地 甲西中心小学(博社学校)西侧
电话区号 0660
邮政区码 516500
地理位置 经纬度:22.862237、116.025431
面 积 12平方公里
人 口 20000多人
方 言 闽南语系-汕尾话-陆丰音
气候条件 亚热带气候

博社乡行政规划

始称“东岐堡”,旧称“桥头旧社”,宋末改为“博社”,俗称“北輋”,亦称“白輋”(据乾隆十年王之正编修的《陆丰县志》),还称为“博华村委员会”、“爱社生产大队”等名字。旧时,博社是甲子所的第一大乡,也是甲子所十八社之一。至今流传下来的话是,人们都说“我们的祖先是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甲子所东岐堡桥头旧社人”,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,博社一直隶属于甲子。但到了1957年,从甲子划出甲西、甲东,博社才从甲子析出隶属于甲西,一直至今 。

人口迁移组成

南宋嘉泰四年(公元1204年),蔡登瀛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博社乡置居,已有八百多年了。
解放前,博社乡是一个多姓村,先后有数十姓村民在此聚居过,他姓从外地迁来又陆续迁走。解放初期,最后从博社乡林厝巷迁走的是林姓人,他们迁居同姓乡苦婆寮,被称为“博社林”。因为该村原已居住着另一支林姓,是从南塘镇周仔乡迁来此置居的,被称为“周仔林”。
博社乡现属单姓村,全村蔡氏一家,有二万多人。蔡登瀛传下的裔孙于元、明、清、民国等时期陆续迁往外地置居,也有数万人,分别繁衍于甲西镇大厝寮、华埔、石西、上墩、新饶、青篮等乡,甲子镇芒湖乡、两城区、东湖区、半径乡,湖东、南塘、内湖、碣石、桥冲、金厢、东海、河西等镇,海丰、汕尾、惠来、揭西、汕头、深圳、东莞、广州等县市,香港、台湾等地区。主要种植
博社村主要种植水稻、蕃茨、荔枝、甘蔗、花生、龙眼、芝麻等农作物,其中以荔枝为重。

蔡氏族牒

蔡登瀛是博社乡的始祖,除叔房祖子孙迁居下灶并繁衍下灶数十乡外,其他各房裔孙在博社乡所建的蔡氏家祠有如下数十座。

宋末

蔡光阳、蔡泰生、蔡惠我和蔡宣义为其父母所建的蔡氏家祠「源远堂」,行「三山门」,后坐甲东奎湖山尖,前向博社乡海甲山岭「人头嶂」。据说,源远堂建成时蔡登瀛之妻陈庆源健在。明万历十年,蔡登瀛第十一世孙蔡春迈中式壬午科举人,任河北省饶阳县正堂;蔡春迈任职后,曾回梓里修复过源远堂。到了清乾隆年间,源远堂由蔡萃嘉主持修建,原规模相对缩小,「三山门」改为「单向门」,据清庠生蔡哲臣撰写的《蔡氏敦叙堂族谱》记载。

元代、明朝年间各大房裔孙所建家祠

(1)元末明初,蔡英进、蔡英迪、蔡英连、蔡英迎、蔡英造和蔡英运为其父母所建的蔡氏家祠「宣义堂」,因战乱被毁,旧址不见,只存红灯笼堂号「宣义堂」。 
(2)明朝初期,蔡开浓和蔡开创为十三公建孟季家祠「追远堂」。蔡十三,字英明,号和潮,是蔡登瀛之孙,蔡惠我之次子,妣慈德陈氏,相传无嗣,其兄蔡班子孙因不在家乡而创居陆丰下灶,故由孟房孙蔡开浓和季房孙蔡开创共承其嗣。
(3)五世祖蔡西畴的受禄堂。
(4)六世祖:蔡莲峰的绥禄堂和蔡梅峰的继述堂。
(5)八世祖蔡守都的承启堂,今重修建为仲房祖祠,堂号还是「承启堂」。
(6)九世祖:蔡云衢的光裕堂和蔡云山的永锡堂。光裕堂位于博社乡北畔埔埕巷,蔡仰高、蔡领宗、蔡素源和蔡仰宇是蔡云衢的四个儿子,分为四大房祖,称为“顶四房”,该祠建于明万历年间。永锡堂位于博社乡大祖巷,也建于明万历年间;蔡云山和蔡云衢是蔡松岗之子、蔡顺德之孙,也生有四子,被称为“下四房”。
(7)十二世祖:蔡若槐的和祖若槐堂。

清朝、民国年间各大房裔孙所建的家祠

(1)清康熙年间,蔡绍典、蔡绍邦和蔡绍麟为其父蔡起哲建蔡氏家祠「孝思堂」。孝思堂已于戊子年十二月初八日(2009年1月3日)晋祠重光,堂号由蔡东士先生所书。
(2)十三世祖:蔡绍乐的耀德堂、蔡恭默祖姑的贞孝姑祠「崇德堂」。
(3)十四世祖:蔡崇炳、蔡崇武、蔡崇安、蔡崇定和蔡崇德的「务源堂」,蔡崇侯的诚敬堂、蔡崇懿的爱敬堂、蔡崇荐的孝敬堂,蔡崇仁的仁公家祠「报本堂」,蔡崇美的树德堂、蔡崇吉的昭德堂。
(4)十五世祖:蔡萃苍的存养堂。
(5)清嘉庆年间,博社乡四大富翁蔡升本、蔡升经、蔡升廉和蔡升隆所建的蔡氏家祠。
有直隶州同儒林郎蔡士立(字升本)的孝友堂,有明经进士修职郎蔡鸿猷(字升经)的敦本堂,有岁进士蔡国斌(字升廉)的积庆堂,还有蔡升隆的燕翼堂。
(6)十六世祖:蔡升壮的笃庆堂、蔡升道倡建的敦叙堂。
(7)十七世祖:蔡大荣的爱友堂、蔡大觐的延庆堂、蔡大蕃的成德堂。
(8)十八世祖:蔡振随的善继堂、蔡振双的锡光堂、蔡振燕的光远堂、蔡振其的善述堂、蔡振围的围公家祠。
(9)十九世祖:蔡世和的善庆堂、蔡世波的波祖家祠。
(10)蔡宏嶷的锡福堂,顶厝爱公的集福堂,下厝的光庆堂。

当代所建的家祠

马街巷草厝的永乐堂和蔡振碧的怀德堂。从这些蔡氏家祠中,可以看到博社乡蔡登瀛传下的子孙后代过去辉煌的历史。   

家族渊源

每年春节,大祖公祠源远堂石柱上的春联,由村里族老指定的文人贤士挥毫所写。从常常出现的“自宋开基,八百多年标骏烈;由闽迁粤,二十余代庆螽斯”、“源泉派衍莆田县;远岫屏朝博社乡”、“源溯莆田,黔地家声垂燕誉;远开博社,鲁阳族谱纪麟祥”三副对联来看,由此可见博社乡蔡姓开基之久,还可以了解到蔡姓博社乡的迁居路径是:莆田――黔地――鲁阳――博社。“济阳世泽;博社春光”也可以看出博社蔡姓出自济阳郡一大望族。此外,我们从有关史料得知蔡姓创居博社乡的大致世系是:“蔡用元――……――蔡政殿――蔡道德――蔡登瀛――蔡光阳、蔡泰生、蔡惠我、蔡宣义”
博社乡蔡氏始祖登瀛,“自福莆来,始居东岐堡;再世而迁桥头(桥头旧社);三世而迁博社,继又卜吉而转桥头永为世居,以博社额其里焉”(据明崇祯十一年戊寅仲冬之原任琼山县儒学训导蔡若凤撰置的《重修斗门碑记》)。自蔡登瀛在博社乡创居后,有黄、林、张、罗、陈、郑、邓、李、石、傅、龚、马等数十姓陆续迁入博社乡置居,后又陆续迁走。据村南畔的国王爷庙的碑记可考,该庙是乾隆廿六年四月吉旦修的,由会首蔡崇魁僭首捐银十两组织各族村众凑足资金修建成,并立碑记以示后人;从题款的姓氏来看,蔡崇仁题银十圆,石君煜题银一圆,林香萌、林香荣、陈绍玉各题银三钱,郑秉忠、罗舜丰各题银贰钱,傅兴勇、林毓万、林香桂、罗钦佐各题银壹钱,张可枝题钱叁佰,黄子宝、郑尚洛各题钱贰佰,黄秀娥、李维举各题钱五拾……那时博社乡还是个多姓村了。可如今博社乡的石柱巷、马街巷、龚厝巷、林厝巷(即当铺巷)等,都是原来石、马、龚、林等姓居住的地方,说明了博社乡曾是多姓居住的乡村。此外,碑记说到王爷庙在宋朝时已经建成了,还说到万历十年河北省饶阳县令蔡春迈回乡省亲期间修过该庙。南宋时期,博社乡原称东岐堡,是个聚集的多姓村落。东岐堡是由大石村坐南向北、石门楼村坐东向西、东村乡仔坐东北向西南、石岐村坐北向南、瓦浪村(原名灰窑)坐西向东、寮仔村等错综聚集的小村庄汇聚而成的村落。
蔡登瀛是博社乡蔡氏始祖,妻子陈庆源,生有四个儿子:长子蔡光阳,字朝科,庠生;次子蔡泰生,字朝翔,太学;三子蔡惠我,字朝朴,太学;四子蔡宣义,字朝材,庠生。就这样,他的四个儿子分成了「孟、仲、叔、季」四大房祖。
宋末元初,蔡惠我长子蔡班中式举人,任循州教谕。迨明洪武年间,蔡班三个儿子:松轩、梅轩和竹轩,于博社乡迁居坡洋十八寨田心乡,曾在此植下荔枝,后沿西再迁湖口乡置居,其子孙繁衍下灶数十乡,称为“华灶蔡”,蔡班成了华灶蔡的一世祖。
蔡惠我次子蔡十三,字英明,号和潮,配慈德陈氏,生二子继义、继振,却守故里,建有孟季家祠:追远堂 。
博社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之乡,地灵人杰。尤其在清乾隆、嘉庆年间,村庄水陆交通方便,经商活跃,带来了家乡经济的发展,有过四大富户、八大富子、十六富孙的称道。如四大富,即是儒林郎蔡升本(字士立,直隶州同)、修职郎蔡鸿猷(字升经,明经进士)、岁进士蔡国斌(字升廉)及皇恩宠锡蔡升隆,分别在家乡建有孝友堂、敦本堂、积庆堂、燕翼堂。笔者初步统计,博社乡蔡氏祠堂就有四十多座,可见蔡姓人曾在此辉煌创业,大建设,光祖耀宗,兴建祠宇,慎终追远,缅怀先祖,激励后人。

博社小学纪略

博社小学的前身是国民小学,民国12年(公元1923年),在博社乡深祖祠办起一所国民小学,校长郑起贤,学生有50多人,两个班级,教育经费由深祖公蒸付出,课材有国语、算术、修身、尺牍等科目。到了民国31年(1942年),博社乡耆老把国民小学办学的情况呈报伪陆丰县文教科委之后,决定把国民小学改名为博社小学,派蔡裕澜为博社小学校长,于是博社小学就一直办了下来。
明朝万历十年(1582),博社乡蔡榕塘之子蔡春迈考中壬午科举人,任河北省饶阳县知县,敕授文林郎,官秩正七品,在博社村王爷庙后的狮头石上有他镌题的“海陬砥柱”石刻;明朝万历四十年(1612),蔡惺之子蔡若凤考中了壬子科拔贡生,任琼州府琼山县儒学训导,在博社村斗门头处有他于明崇祯十一年撰置的《重修斗门碑记》。当时,博社村读书人受到了蔡春迈、蔡若凤等人功成名就的影响,都纷纷发奋读书,争取考取功名,能耀祖荣宗。清朝期间,举人有蔡赐爵等人;贡生有蔡兆盛、蔡鸿猷、蔡升廉、蔡维云、蔡维清、蔡煜坤、蔡琼如、蔡凤翔等人;庠生有蔡崇寅、蔡萃云、蔡燮尧、蔡锦奎、蔡云程、蔡哲臣、蔡习安等人;太学有蔡绍麟、蔡萃嘉、蔡萃波、蔡大悦、蔡大临等人;国学有蔡升道等人。清嘉庆年间,博社富翁蔡升本除了建筑祠宇、住宅外,还建起一间书房,名曰“墨稼书房”,让后代子孙好好读书,争取功名腾达,光祖耀宗。

清光绪年间至民国11年(1922年),蔡琼儒、蔡锦奎、蔡燮尧先后中了秀才和几位不及第蔡国桢等文人,每年在博社办起二、三所私塾,每年学生有100-200多人,教育经费由学生负担,每个学生每学期要负担大米几升和三元,还要在端午、中秋这两个节日分别送粽、月饼等礼品。
民国12年至民国30年(1923-1941),曾办起国民小学5年6间、私塾26间。国民小学校长先后有郑起贤、方腾风、方培德、陈文庭、藩文定,教员蔡裕玉,校址在众祖祠、深祖祠,学生有350人左右,经费来源祖祠公尝及村出口猪、牛、青果、花生等税收作为教师每月薪金。私塾间,校长蔡锦奎、蔡燮尧、蔡琼儒、蔡裕祯、蔡良荣、李学臻、蔡孟、刘应玉、刘振魂、陈诚育、蔡裕海、蔡昌千、蔡昌淦、刘伯奎等,校址在众祖祠、墨稼书房、孝友堂、存养堂、世房祖祠、二房祠等,学生有1300人左右,经费来源由学生负担,每学期每人大米几升,每人几元生活费,每年送节两次(端阳、中秋)。
民国31年至民国38年(1942-1949),每年办起了国民小学(博社小学),校长先后有蔡裕澜、林积希、蔡永伦、方绥然,教员有蔡燮尧、蔡裕万、胡美见(女)、蔡希文、方维新、方仕臣、蔡裕玉、林从龙等,校址在众祖祠,学生有850人左右,教育经费收出口猪、牛、花生、荔枝等税收。
1950年,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,甲子区人民政府派吴家璇为博社小学校长,教师王明导、蔡裕玉、李其星、蔡世宜(义务)等四人,校址在众祖祠,班数6个班,经费来源每个学生收学费二元,其余收出入口税收,如猪、牛、荔枝等,至1952年上半年。
1952年教育大整顿,教师由上级统一调配,上级指派林友淦为校长,教员有吴俊英、郑朝书、林宏、李其星等四人,校址在孝友堂,高、初级分为七个班,学生有222人。
1953年下半年至1954年上半年,上级派李学春为博社小学校长,教师有郑朝书、林宏、林娟(女)等五人,分为七个班,学生有230人左右。1954年下半年至1959年上半年,黄祖旋为博社小学校长,教员有林宏、蔡裕玉、郑朝书、林丽娟(女)等六人,高、初级分为六个班,学生有人,校址在众祖祠及四房祠,经费来源除收学费外,教师每月工资由区拨给。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,在这期间学校同样办起食堂。
1959年下半年至1961年上半年,博社小学校长庄德任,教员有郑朝书、李铁生、蔡裕玉、姚文高、林宝玉、郑楚强等六人,高、初级有七个班,学生有330人,校址原在众祖祠。文化大革命后期,庄德任校长被调走。
1967年上半年至1969年上半年,由姚文高教师继任博社小学校长,教师同样有以上六人,加上调入的郭水川、蔡宏宵两人,共八位教师,高、初年级有七个班,学生有460人,学校经费同样收学费及上级拨给。
1969年下半年至1973年上半年,上级先后派陈元丰、方庭佳为博社小学校长,教师有李占亚、张以娴、周俊超、李学良、胡命城、李其星、李文员、蔡裕贵、蔡奇伟、李振耀、蔡娘深、蔡奇炽、蔡奇泽、杜元谋、许宝珊、陈峰崖等十多人,校址在众祖祠及油园,高、低年级有十个班,学生有460多人,学校费用除搞勤工俭学收入2-3元外,收学生学费及公社拨来教师薪金、补助费作为学校费用。
1973年下半年至1983年上半年,上级先后派邓应周、胡命城、林其涛为博社小学校长,教员有李其星、田务农、蔡文辉、张庆强、蔡奇伟、蔡摇、蔡乃地、蔡友楚、金清林、蔡远征、余元在、蔡鞭、张汉深、蔡乃填、蔡妈侨、李纪冠、蔡裕贵、郑酿等人,高、初年级及早读班有十四个班,学生人数达到530人左右。19
83年下半年至1984年上半年,上级确定博社小学为甲西中心小学,派李学禧为该校校长,教导李腾,总务李学春,教师有李文业、李成谋、蔡奇伟、林子良、蔡宏苏、林锦楚、林永昌、蔡裕贵、郑酿、蔡乃地、蔡友楚、蔡娘深等十八人,分高、初年级及早读班十八个班,学生有530人。
1984年下半年至1985年上半年,校长蔡运蛟,教导陈阳长,总务李学春,教师有蔡良运、李文业、黄舜卿、蔡宏苏、蔡妈侨、郑惠彤、林子良、彭炳和、蔡奇伟、李文链、李永生、黄乃林、林斌、蔡娘深、蔡裕贵、李英豪、蔡木锦(女)、蔡光臣、蔡乃地、蔡友楚等人,高、初年级有十四个班,学生有500多人。
1985年下半年至1986年上半年,校长蔡运蛟,教导陈阳长,总务李学春,教师有蔡奇彪、吴永坤、陈文青、林斌、蔡良运、李金、李英豪、郑惠彤、蔡妈侨、蔡娘深、蔡奇伟、蔡裕贵、蔡乃地、蔡木锦、蔡友楚、陈奋钗、欧祖珠,高、初年级有十四个班,学生有500多人。
1986年下半年至1987年上半年,校长蔡运蛟,副校长陈阳长,教导蔡奇彪,总务郑惠彤,教师有蔡裕贵、蔡鞭、蔡光臣、李英豪、方秀桃、蔡良运、蔡乃地、蔡娘深、蔡友楚、胡秀云、蔡娘镇、蔡小菊、蔡妈侨、蔡文焕等人,有十七个班(包括早读班),学生有700多人。
随着学生人数逐年增加,教育发展的需要,1986年陆丰县教育局投了建校公款,资金不够部分由博社村自筹,在博社村龙船石山建起一栋二层教学大楼;1987年下半年,学校将把三至五年级学生先搬进新教学楼上课;学校还准备继续扩建,适应教育教学需要,到时也把一二年级学生搬到新楼上课,方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。[3]

历代名人

博社村,蔡姓在科举考试中,考取功名及任职的人有:

举人

蔡班(字英敏,号化鲁,宋末举人,任循州府教谕);
蔡奂(明永乐十二年甲午科举人,任广西宣化县儒学教谕,官秩正八品);
蔡颖(明永乐十五年丁酉科举人);
蔡琯(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科举人,任浙江新昌县儒学教谕,官秩正八品,);
蔡兰(明嘉靖四十四年辛酉科举人,任广西仙江县知县,授文林郎,官秩正七品);
蔡春迈(明万历十年壬午科举人,任河北饶阳县知县,授文林郎,官秩正七品);
蔡赐爵(清光绪年间第五十九名举人);

贡生

蔡若凤(字仪廷,号起凤,明万历四十年任子科拔贡生,任广东琼州府琼山县儒学训导);
蔡兆盛(讳极,字萃琏,生于乾隆戊寅二十三年五月廿日戌时,终于嘉庆庚辰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三日午时,清乾隆年间岁进士);
蔡鸿猷(字升经,生于乾隆甲辰年八月廿八日亥时,终于道光壬寅年十一月廿六日丑时,清嘉庆年间岁进士,授修职郎,官秩正八品);
蔡琼如(字大奋,清光绪年间贡生);
蔡国斌(字升廉,清嘉庆年间岁进士);
蔡凤翔(讳近,字善元,清光绪年间师范科岁贡生);
蔡煜坤(清光绪年间附贡生)、蔡维清和蔡维云都是清例贡生;

太学生

有蔡泰生、蔡惠我、蔡毅质(字绍麟)、蔡萃波、蔡大悦、蔡振随……

处士

明蔡一川、蔡仰宇(字一仕)……

庠生

有蔡光阳、蔡宣义、蔡崇寅、蔡萃云、蔡锦奎、蔡燮尧……

百废已兴

概述

2013年12月29日凌晨,博社村原村委书记蔡东家被警方在惠州抓获归案,随着这个昔日贩毒团伙“保护伞”落网,围剿博社村的雷霆扫毒行动拉开序幕,标志着被称为广东“第一毒村”的博社村由此进入由乱到治的新阶段。
如今,距离那场扫毒行动已经过去一年时间,公开或半公开的制毒活动在博社村早已绝迹。修建水泥村道,重新搭建电网,加建小学围墙……这座被荼毒已久的海边村庄正迈向艰难的重建之路。

村治重建:全村网格管理

蔡东家的别墅位于博社村村道拐角,视野开阔,外墙装修的石柱一根价值50多万元,当地村民将别墅称为帝国大厦。如今,荒草已经长满庭院,无人问津。沿村道而行,两边是密集房屋,简陋陈旧,每家门口墙上新挂上了崭新门牌,看似平常,却是博社村治理重塑秩序的标志。
门牌缺失,背后反映的是博社村昔日治理的混乱。博社村现任支书蔡龙秋说,当地基层组织长期瘫痪,村党支部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原先没有办公地点。时任村支书的蔡东家长期不在村里办公。
警方调查,蔡东家作为村委会书记、汕尾市人大代表,不仅放任村里制贩毒蔓延,还提供庇护。一旦村里有人制贩毒落网,蔡东家便利用自己的身份通过行贿方式“捞人”。落网前几天,蔡东家还在惠州试图解救一位涉毒被抓的亲属。
随着蔡东家落网,博社村村治混乱历史宣告结束。2014年5月,43岁的蔡龙秋当选博社村新一届村支书,其妻子是村中有名的妇产科医生,弟弟是警察,小舅子在汕尾政法委工作,家庭关系明晰。蔡龙秋上任后,摆在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村治与禁毒。蔡龙秋说,博社村已经重建村“两委”班子,逐步开展村级治理、村务管理,特别是禁毒宣传。
村委会办公室位于甲西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右侧,墙上挂着两幅博社村地图:一幅是警方侦查用的博社村航拍地图、一幅是博社村禁毒工作网格化管理示意图。示意图上,博社村分成四个小村,每个小村由一两名村干部专职任村组长,负责排查管控。
网格化管理成为博社村治理重要一步棋,此建议是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春才提出的。刘春才是陆丰市政府打私办原工作人员,为了协助博社村重建,陆丰毒品重点整治工作组派了一支5人工作队进驻,刘春才任组长。“目前,博社村已经属于可控状况!”刘春才说,一年多时间,根据网格划分,由每个村组长带队入户,逐一登记每户人员情况,安装门牌。
博社村在管理制度上制定《博社村禁毒工作村规民约》。这份村规民约以创建无毒村为目标,规定每月召开一次禁毒形势分析会,还写明村里吸毒人员统一帮教制度。举报毒品线索并查实的,村民将获村委会额外奖励;一旦涉毒,该网格村将扣除年度奖、各类评比资格。
“我们希望将博社村打造成一个无毒村!”蔡龙秋说,2014年雷霆扫毒行动以来,博社村未发生一宗公开制毒案。

氛围重建:善良的大多数

公开制毒绝迹,博社村的氛围悄然发生变化。博社村禁毒宣传展览室旁有一套40多平方米的房间,驻扎着30多名陆丰市公安局巡警大队抽掉的民警、辅警,他们是前年12月29日后开始长期坚守在此。
一年时间里,工作队感受村里氛围逐渐改变。工作队队长、市局巡警大队二中队原中队长李坚招回忆说,刚入村巡查,曾经有几十人骑着摩托车阻拦,甚至有人暗地里扔石头,“我们设卡查车时,有人会在路上放钉子或者石头。”当时,基本设施大量缺乏,自来水也无法供应,队员只能喝桶装水(命好),洗澡要去接雨水(完全是放屁)。夏天热的时候,队员只能垫着席子睡在学校操场上。
“手机没信号,村里经常停电,感觉像一座孤岛!”李坚招说,但队员们的禁毒清查工作没有停止。他与队友们曾经多次在公开或半公开场合,向村民传达打击毒品的决心。李坚招穿着制服在村里巡查,不时有村民前来打招呼,大多数是反映供电、供水等民生问题。“大部分村民是淳朴的,少数制毒分子是可恶的。”李坚招说,2014年以来,博社村逐渐走出毒情笼罩,回归到普通村庄。
2014年12月24日晚上,在博社村一间粮油店,高中生阿强(化名)在玩电脑,他就读的学校在甲子镇,每天骑电动车往返。“现在生意淡很多,但住着挺舒服。”阿强说,过去村里人多热闹,生意好做,但感觉复杂。2014年以来,村里空气、卫生改善很多,居住学习环境更好,他已不再寄宿了。
另一方面,“冰毒”两个字在博社村仍旧是个禁忌。谈及毒品话题,村民很警惕,他们说“现在没人制毒”,摆摆手就走了。一位年长的村民说:“我们老人,都不做这个(制毒)!”
李坚招说,三甲地区多年以来存在走歪道、捞偏门的风气,要根除是长期任务,“想一夜暴富,不走正路的人肯定还有!”

队伍重建:“倒下”的英雄

现任甲西镇派出所所长吴木强经常回博社村巡查,或者抓捕在逃毒贩。在雷霆扫毒之前,他是博社村工作组副组长,在村里工作8个多月。2014年8月15日,吴木强被任命为陆丰市公安局党委成员,挂任甲西镇党委副书记、甲西派出所长。
吴木强接任所长可谓临危授命,前任所长在一起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案件中收受贿赂,放走涉案嫌疑人,被查处。其实,在甲西镇复杂的禁毒环境里,“保护伞”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,上世纪90年代开始,甲西镇连续三任派出所所长皆因经济问题落马。
类似蔡东家等“出手阔绰”的村干部,通过利益输送,不断腐蚀个别民警换取“庇护”。在博社村乃至整个三甲地区的禁毒过程,也是整治腐败的过程。据统计,雷霆扫毒行动前,当地已查处10宗涉毒违法违纪案,牵涉21名党政工作人员,包括3名派出所所长及部分民警,7人被双规。
扫毒行动之后,汕尾成立专项行动小组,从纪委、检察、边防武警抽调60名工作人员,进驻陆丰加强对涉毒保护伞深挖惩处力度,重新修订《陆丰市涉毒整治责任细则》、《陆丰市禁毒工作责任追究办法》,完善禁毒责任制、责任追究制。警方透露,雷霆扫毒前陆丰市禁毒大队领导班子共有1名副队长、4名中队长,4人已被查处,仅剩1名中队长没有出事。到2014年为止,陆丰市公安局已有数十名民警遭查,算上正在立案的,共有50多名。
谈起此问题,不少陆丰民警表示惋惜。“有些民警在扫毒行动中立下赫赫战功,却倒在金钱面前。”一位民警说,有一个被查的民警曾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博社村侦查,摸清贩毒团伙架构及窝点,为行动成功打下基础。
2014年,陆丰市公安局禁毒大队领导班子已经重建,刑警出身的詹振标就任禁毒大队负责人。
在詹振标办公室内,时不时传出一股难闻的化学品味道。由于上级部门无法鉴定湿的冰毒成品或者半成品,禁毒大队只能先将毒品晾干后再送检。在禁毒大队办公室角落,摆着各类缴获的毒品。“我们现在压力很大!”詹振标说,办理的案件数量太多,大队人手少且年龄老化,平均年龄达40岁以上,陆丰市公安局没有鉴定毒品的设备,每次查获的毒品,样品必须送上级部门鉴定。

手段重建:擒住百余逃犯

与博社村的平静不同,詹振标、吴木强、李坚招等大批民警仍需在禁毒岗位上努力着。“陆丰毒情有向好趋势,但形势依旧严峻。”陆丰市公安局局长郑海陆说,三甲地区贩毒网络仍存在,扫毒行动后涉毒逃犯依旧藏匿本地,陆丰及周边区域毒情交织重叠。打击贩毒网络、追捕涉毒逃犯是陆丰打击毒品犯罪的两个重要手段。
以詹振标为代表的禁毒民警主要任务是打击贩毒网络。“原先家族化、半公开化制毒变成隐蔽式、分散式制毒!”詹振标说,陆丰三甲地区堡垒村制毒猖獗情况大部分收敛,但由于毒贩资金、技术及渠道仍在,毗邻陆丰的揭阳惠来县甚至珠三角城市,制贩毒呈上升趋势。詹振标对2014年抓获的一名毒贩印象很深,扫毒行动后该毒贩被网上追逃,但潜逃期间继续藏匿在三甲地区筹集资金,选好地址重制毒品。
该毒贩是准备出货时落网的。詹振标审讯毒贩时问:“为什么又回来制毒?”这名毒贩回答:“之前制毒所犯下的罪刑,足以判死刑,不如再干一票,大不了就是个死!”
詹振标说,类似毒贩案例在目前禁毒形势中较典型。2013年12月26日至2014年11月,仅陆丰禁毒大队立案的制毒案就达122宗。但整个禁毒大队仅有40多名民警,平均每人要办三宗案以上。截至2014年12月2日陆丰缴获冰毒2581公斤、液态冰毒3151公斤,抓获322名嫌疑人。
而以吴木强为代表的派出所民警主要任务是追捕涉毒逃犯。每天进入办公室,吴木强习惯打开电脑,查阅网上涉毒逃犯信息。吴木强说,自去年8月15日履任至11月27日已经成功抓捕20名涉毒逃犯,尤其是11月22日至27日,六天时间抓捕5名涉毒逃犯。
“短时间内精准抓捕到逃犯,主要是我们工作方式调整!”吴木强说,过去行动前必须先通知村两委干部,有打草惊蛇之嫌,“不打招呼,才能有效抓到逃犯!”截至上月2日陆丰市去年抓获105名涉毒逃犯。

经济重建:兴修利民工程

由于博社村之前制毒猖狂,农田水利多年失修,水质受污染,良田荒芜毁耕,原本适合海水产品养殖的环境受破坏。博社村村民阿侨(化名)说,他承包村里12亩虾塭,但由于水质污染,近三年内没有收成,“期盼着村兴修水利,改变水质!”
与阿侨的愿望相同,村民阿泽说,祖宗留下的土地不能荒废,他一直守着家里田地,水利设施匮乏及制毒带来的污染,水田渐渐荒废,“下大雨就全淹,没下雨就枯死,而且田里的水有毒。”
目前,兴修水利是大部分博社村村民共同的愿望,也是村支书蔡龙秋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他说,汕尾市委市政府下拨140多万元专款用于解决水利工程。村内百废待兴,“现在最缺的就是钱!博社村集体收入是零,任何一项利民工程都需要各级部门、各个单位的支持。”
阿侨很期待村里修建水利工程,“希望明年虾塭有好收成!”因大面积田地无法耕作情况短期无法改变,大部分村民只好另谋生路。博社村有1.4万多户籍人口,常住村里的仅8000多人,约一半年轻人外出打工。今年以来,为了帮助村民就业,村委及政府在博社村举行多场农民工专场招聘会,100多名年轻村民外出打工。
此外,宗族势力也影响着博社村。博社村有着800多年历史,村里均姓蔡,共分四房。原村支书蔡东家是最有势力的大房中人数最多一支,因毒贩保护伞作用,在村里有极高地位。但是,即使是蔡东家,也无法一言九鼎。前年8月,蔡东家曾经召集各房头“老大”开会告诫说必须在5天内停止制毒,但没有人真正遵从指示。
雷霆扫毒之后,情况发生改变。今年以来,博社村“族老”召开会议,以村规民约明确要求各房头管好族人,自觉抵制毒品犯罪。现任村支书蔡龙秋是二房中最大一个房头。他说,自己作为村支记,为村里做的事情都是出于公心,各族村民很支持。

希望重建:一节禁毒宣传课

为了增加学生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,去年2月起,甲西镇中心小学每周增加一节禁毒宣传课。
甲西镇中心小学操场上竖立巨大禁毒宣传牌,与小学同在一个大院内,还修建一间禁毒宣传展示室。将禁毒宣传与小学教育结合如此紧密,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。上月24日下午,小学课堂里传出阵阵稚嫩朗读声,“我中华,本无毒,扬志气,灭毒雾……”小学生们正在背诵《陆丰禁毒三字经》,每个人表情认真,背诵熟练。
小学校长蔡晓升说,学校在校学生有700多人,600多学生来自博社村。过去,学校设施简陋,甚至没围墙。前年扫毒期间,学生目睹大批警车进村,大量涉毒人员被抓,“有些涉毒家庭的学生,心理受到不小冲击。”有学生甚至一段时间内拒绝回到课堂上课。为此,校方组织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。
以往在博社村涉毒家庭,有些小学生靠剥康泰克胶囊壳,月入过万元,幼小心灵受到毒品侵害。蔡晓升说,他与老师曾去家访,发现有些学生家人因涉毒落网,只能依靠年迈老人照顾,“这样的学生,我们会去多关心、多帮助!”

赶快下载吧!想要的好玩的应用应有尽有!
快下载安装吧,今天头条送你钱啦!!!!
搜狗网址导航-简单实用的网址大全。
毒霸网址大全——最安全实用的上网导航
,
© 2017 甲子镇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. 本站访客数人次 本站总访问量
Theme by hier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