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西镇
甲西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经116°1′,北纬22°6′,地处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南部,鳌江下游南岸,东邻甲子镇,西接南塘镇,北与惠来县隔江相望,西河与鳌江从镇南北两侧通过。
渔池村
在东海镇东44公里处,鳌江南岸。约600多年前,李、吴姓迁此始居,现基本上都为李姓。因村边有鱼塘,得名,而近年来养鱼者越来越少了。主要种水稻、番薯、花生、蔬菜。也有村民浅海捕捞,鱼池多接近鳌江尾部,养鱼、虾蟹等。
客楼村
亦称客寮村。在东海镇东44公里处。相传昔东、西、北三面是大海,南面江河泓溢,客贸商人来往乘舟,遇雨天,主人留客住宿,久之约定成俗,得名“客楼”。明嘉靖十六年(1537),洪、旺、赵姓先到此聚居后搬迁,由蓝、尤、陈、林等姓接居,不久外迁。后林姓三兄弟随祖父从福建莆田移居惠来埔美,又迁此定居。单姓村。地势平坦,主要种水稻、番薯、花生、甘蔗。
北池村
在东海镇东南35公里处。始建于明天启末年,原为多姓村,后蔡姓从近邻天生湖村迁入,为防盗,四周筑墙围寨,启名“福龙寨”,围寨后,其他姓相继外迁。随着人口增长,村落、向寨外北侧扩建。有寨内,寨外之称。后统一村名,以村北一口大池塘改称“北池”。主要种水稻、番薯、花生、甘蔗。山坡地2000亩。村东建一库容量40万平方米的长沟水库。
濠头村
在东海镇东南43公里处、西溪中段东岸。约于元代元贞二年,周、黄、杨等姓到此建居。原名“濠溪”,明洪武二十八年,甲子建千户城,村前西溪环抱甲子城有“濠水”之称。从下游沿岸数起是头个村庄,改称“濠头”。附近前村、望湖李姓移入后,人口增长快,至清乾隆年间,它姓外迁,为李姓村。西北多坡地,东南多盐田、水田。盐田3400公里,经济原以产盐为主,1980年后改为农业为主。
西山村
在东海镇东南42公里处,西溪中段北岸。约明洪武初年,吕、许两姓先置居,后苏、洪、范、金、余、陈、蔡十多姓迁入。因地处沿海,倭寇、海盗骚扰不休,村民渴望安宁,四周筑墙围寨,立名“西安”寨(现寨门楼“西安寨”石刻犹存,寨墙坚固)随着人口增长,向寨外扩展至西侧小山峦,遂称“西山”。西北面有灯心山水库。1970年前农盐业并举,后改以农业为主,兼养殖、运输业,建有壳灰厂。
袁厝寮
在东海镇东南39公里处,约300年前,袁姓先到此置居,故称袁厝寮,后谢、傅、林等姓迁入,因土地贫瘠,袁姓外迁,仍用原名。地势平坦,多属沙土质。主要种水稻、番薯、花生、甘蔗。
创新村
亦称洪厝村, 在东海镇东40公里处。约400年前,洪姓祖先移置居住从而得名,后因创新管理区办公楼设于此,又名创新村。主种水稻、番薯、花生、甘蔗、荔枝等,拥有甲西风景胜地仙脚迹山,而出名。
上墩村
在东海镇东南43公里处。约400多年前,许、杨先到此置居,后陈、邹、蔡、林等姓迁入。因村前有沙墩,遂以上墩为名。村后有大片盐田,属滨海盐渍土结构。农、林、盐三业并举。主种水稻、番薯;有盐田960公亩;渔船25艘;海沙滩植有木麻黄树。蕴藏有丰富的锆矿。
新寨
在东海镇东南44公里处。原名砻心寨。500多年前,盗贼蜂起,村民逃往他乡,消灭盗贼后,返回故土重建家园,故改为今名。农、林、盐三业并举。主种水稻、番薯、蔬菜;有盐田1800公亩;地势平坦,属滨海盐渍土。渔船25艘,以浅海捕捞业为主。
新饶
在东海镇东南39公里处。清康熙四十五年,蔡姓始居,后郭、胡姓迁入,形成大村落。因地方富饶得名新饶。地势平坦,主要种水稻、番薯、花生、甘蔗,产荔枝。
华容寮
在东海镇东南42公里处。约300多年前,朱姓先到此置居,后陈姓迁入。村民见此风光秀丽,得名。大都为山坡地。建有电灌站。主要种水稻、番薯、花生、甘蔗。
衡山村
在东海镇东37公里处,紧靠鳌江上游。北宋徽宗年间,肖姓从福建到此置居,后张姓迁入。因村前有一小山,得名横山,后取谐音改为衡山。主要种水稻、番薯、花生、甘蔗等。
康美村
在东海镇东41公里处。约300多年前,范姓迁此始居。因位于田坑末端,取名坑尾。解放后,取方言谐音,改称今名。大多为山坡地。主要种水稻、番薯、花生、甘蔗,产荔枝。
博社村
在东海镇东南41公里处。南宋嘉泰四年(1204),蔡姓从福建莆田迁此。名为“杀歧堡”。后黄、林两姓迁入,又陆续迁走。村南有座石桥,一邑考庠生,改名为“桥头旧社。明万历十年(1582),官员蔡春迈(职任河北省饶阳县令)回家省亲,视故乡地广物博,地杰人灵,遂称“博社”。单姓村。村旁古木参天,村后异石林立。属滨海平原地,主种水稻、番薯。盛产荔枝、花生、甘蔗,荔枝种植历史悠久,具有核小,肉脆,味甜,多汁等特色。沙滩种植木麻黄2000亩,蕴藏有锆矿。
天生湖
在东海镇东35公里处。约500年前,蔡姓祖先到此置居,曾遭抢劫未遂,如获新生,村前有口池塘如湖,得名“天生湖”。地势平坦,主要种水稻、番薯、花生、甘蔗。
魅力甲东
甲东镇地处广东省汕尾市陆丰 最东端,西与甲子镇隔海相望,北连惠来县,东、南濒南海,海岸线长22公里,是一个三面环海的美丽半岛。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,总人口5.6万人。辖15个管理区。镇人民政府设在石清。西侧沿岸瀛江海水养殖业发达,与甲子镇共有的甲子港是广东最大的海岸潟湖,港大水深。
雨亭村
雨亭村:宋朝度宗末年,汪、洪、张、陈姓迁此始居,后梁姓、方姓等迁入,原名“鲎埕”。清乾隆初年,洪姓进士,前因屡考不中,请命卜,言其村名不祥,以方言谐音为“雨亭”则佳,后报考果中,遂名雨亭。
石清村
石清村: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(1537年),曾姓先在此置居,后许、李姓迁入。其时曾、许两家贫,有古语“贫清富浊”一说,又自谦村小得名“清仔”。一九五八年,已有千人。村名认为原名不雅,便以村边有一狮面巨石为由,改称石清。
奎湖村
奎湖村:建于宋度宗至端宗年间。周围有许多浅滩湖泽。由原来零星分布的十几个小村归一大村得名归湖,因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,横夸南北,而村亦同一走向,取方言近音,定名奎湖。旧时曾建过寨城(今存东城门,西城门)所设衙门为奎湖讯。
后洋村
后洋村:约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(1573-1619),因村后原是一片咸洋田,得名。
大茂村
大茂村:约建于明世宗嘉靖年间(1522-1566)。村前濒临河边,地势南高北低,逢大雨,水疾泄入河,地面洁净,方言称洁净为“禾”,作物从不受淹,生长茂盛,以禾茂为名,后以方言近音改为大茂。
新兴村
新兴村:清乾隆元年,蔡姓到此创居,后胡、吴等姓迁入。因是甲东最后置的村庄,故名新乡,后写成新兴。
旺厝围
旺厝围:约1641年,吴姓到此捕渔为业,后来朱、刘、蔡等姓迁入。村民渴望共同兴旺,取名。
置的村庄,故名新乡,后写成新兴。
长青围
长青围:清康熙末年,曾姓到此置居,后林、梁、方、赵、张等姓迁入。当时,周围野生“篮投”(植物),四季长青,故称长青围。
东林村
东林村:建于明崇祯年间(1628-1644),村东原有一溪,村临溪边,方言“临”与“林”谐音,取名“东林”。
可湖村
可湖村:约明宪宗年间,洪、詹两姓到此创居,后陈、李姓迁入。因村前有一川,左右沙滩环抱,形若湖,故名好湖,后改称可湖。
洋美村
洋美村:约建于宋端宗年间,因村前原是大片低洼地(俗称洋),村位于洋之末端,故称洋尾,后改称洋美。
前边村
因位于山前村的旁边而得名。约明洪武年间(1368-1398),黄姓在此置居。
赶快下载吧!想要的好玩的应用应有尽有!快下载安装吧,今天头条送你钱啦!!!!
搜狗网址导航-简单实用的网址大全。
毒霸网址大全——最安全实用的上网导航